在工業軟化水系統中,鐵中毒是導致軟化水樹脂性能急劇下降的常見問題。當地下水、井水或含鐵管道供水作為原水時,Fe²?/Fe³?離子會與樹脂發生不可逆結合,占據鈉型陽離子交換位點,造成“硬度泄漏”——即出水硬度超標,即使再生也無法恢復交換能力。
典型識別特征包括:
出水硬度持續偏高,即使增加再生鹽量也無改善;
樹脂顏色變深,由淺黃或透明轉為棕褐色甚至黑色;
壓差增大,因鐵沉淀物堵塞樹脂間隙,水流阻力上升;
再生效率顯著降低,鹽耗增加但周期制水量銳減。

鐵中毒成因主要有三類:
水源含鐵(>0.3 mg/L)未預處理;
系統碳鋼管道腐蝕釋放Fe²?;
再生用工業鹽含鐵雜質。
復蘇處理方法需分步進行:
反洗松床:用大流量清水反洗樹脂層,去除表面懸浮鐵泥;
酸洗再生:配制2%–5%食品級鹽酸(或檸檬酸)溶液,以低流速(2–4 BV/h)循環通過樹脂層2–4小時,溶解Fe(OH)?等沉淀;
沖洗:酸洗后用大量清水沖洗至出水pH≈6;
正常鹽再生:按標準流程用飽和NaCl溶液再生,恢復鈉型狀態。
注意事項:
酸洗濃度不宜過高,避免損傷樹脂骨架;
若鐵污染嚴重(如樹脂結塊),復蘇效果有限,建議部分或全部更換;
長期預防措施包括:加裝錳砂過濾器除鐵、使用不銹鋼/UPVC管路、選用低鐵工業鹽。
某紡織廠鍋爐軟化系統案例顯示,經酸洗復蘇后,樹脂周期制水量從80 m³恢復至220 m³,硬度穩定<0.03 mmol/L,年節約樹脂更換成本超5萬元。
總之,鐵中毒雖可部分逆轉,但“防重于治”。建立原水鐵含量監測與前置除鐵工藝,才是保障軟化系統長效運行的根本之道。